close

日惹 - Prambanan 普蘭巴南

 

圖文完整版連結: ※要用電腦才可瀏覽

http://www.mafengwo.cn/i/7136834.html

 

=====  =====  文字版  =====  =====

從婆羅浮屠步行回到車站 09:53
看到警察局右轉巷子進去就是巴士車站。

作者到照片左邊的小屋詢問回日惹市區的巴士幾點會發車?

09:57 巴士一到,車伕們一蜂窩的往前攬客。

一路上吹的都是自然風,沒有冷氣沒關係,別半路拋錨就好了…

到了日惹市區再轉搭市區巴士。

這邊的巴士停靠站是貨櫃屋組成。

轉了三次巴士來到 Teminal Prambanan
再從這邊走路約 20 分鐘可以到普蘭巴南。
此時手機顯示的當地的溫度為 30 度。

13:00
肚子餓了,點碗雞肉麵吃吃吧!
Rp︰10000 元
台幣︰26 元

從車站走到門坊約 7 分鐘,還要繼續直走 10 分之後,再左轉走 5 分鐘後才會到入口處。

入口處看起來小小一個。

CANDI PRAMBANAN
普蘭巴南是一座很大很大的古蹟公園園區。
可以走路參觀,也可以搭乘定時定點園區巴士到各處。

晚上有芭雷舞蹈秀的演出、看板是表演日期。

2006 年 5 月 27 日的地震
普蘭巴南在那天遭遇過 5.9 級的地震衝擊破壞,特地製作此碑文作紀念…

普蘭巴南建物的簡介,怎麼沒有英文版本的呀?

作者迫不及待的跟普蘭巴南建物合照一張。

普蘭巴南  Prambanan Temple
印度教寺廟,位於爪哇日惹東北 16 公里。擁有 8 座主殿,周圍有 250 個小型殿。幾乎所有的寺廟牆壁上都帶有精美的雕刻,講述了印度教主神之一的毗濕奴,印度猴神以及其他諸神的傳說。儘管它不是印尼最大的寺廟,但是普蘭巴南以其美麗和優雅聞名於世界。

建於公元 900 年左右,是為埋藏當時國王及王后骨灰而修建的。它是一個世界著名的歷史古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印尼最宏偉壯麗的印度教寺廟,是世界建築、雕刻和繪畫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現正式名稱為普蘭巴南文化旅遊公園。

普蘭巴南建成後很快就被遺棄並開始破敗。其重建始於 1918 年。1953 年前後人們完成了對其主建築的重建。該建築的很多原始石材時常被盜用於遠處的建築。根據原物歸位的原則,重建必須保證 75 %的原始材料可用,因此普蘭巴南的多數小神廟只剩下地基和危牆,而未被列入重建計劃。

這是外面其中一座的小小印度廟。

進去裡面一看…空無一物,裡面的東西在之前可能被盜取或是多年前的地震,造成裡面的物件遭到破壞,而移出不再繼續陳設。

小小印度廟的內部屋頂。

普蘭巴南的多數小神廟只剩下地基和危牆,而未被列入重建計劃。
週邊的小廟僅只有修復幾座供人參觀。

主院內有三座高高聳立的塔形石砌陵廟,南邊的為梵天廟,北邊的為毗濕努廟,中央的是最受古代印尼人崇拜的大自在天神濕婆廟,塔身高達 47 米。

濕婆神廟的入口雕像。濕婆神廟的入口雕像。

陽光從入口灑入投射在濕婆神像。

濕婆神
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與梵天、毗濕奴並稱三主神。濕婆是毀滅之神,也擔當創造(轉化)的職能,是印度民眾最為敬畏的神,由吠陀時代的天神樓陀羅演變而成。

其教派(濕婆派)信徒奉其為最高的神,有地、水、火、風、空、日、月、祭祀8種化身。佛經中稱其為大自在天,住色界之頂,為三千界之主。後來成為密教護法神之中的大黑天。在印度教中,濕婆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此神被吸收入佛教後,成為居住在色究竟天的聖者,在大乘佛教中,更被視為是位居法雲地的聖者。

濕婆神廟入口的浮雕畫。

寺廟群的牆壁上完美地雕刻著〝羅摩衍那〞羅摩傳中的有關印度教的神話故事。

羅摩衍那 - 1
羅摩衍那在梵語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是印度兩大史詩之一、另一部是《摩訶婆羅多》。
作者是詩人蟻垤,共分為七章,24,000 對對句。內容主要講述拘薩羅國王子羅摩(Rama)和他妻子悉多(Sita)的故事。

難近母
濕婆神廟位於正中,有東、南、西、北四個石室。其中主室供奉一座3米高的濕婆像,其它三個石室分別供奉濕婆的妻子難近母、他的化身投山仙人和兒子象頭神。

這座石像是難近母。難近母的最主要職能是降魔。她是與惡魔戰鬥的可怕的女武士的形象,有10隻手,3隻眼,拿著許多武器和法器。她的坐騎有時是一頭獅子,有時是一隻虎。

羅摩衍那 - 2
羅摩衍那和另一部更長的史詩《摩訶婆羅多》是印度文化的基礎,對印度文學、宗教的發展有相當大的作用,中國文學作品中的《西遊記》也受到它的影響。羅摩在印度文化中的地位甚至相當於耶穌在基督教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由下往上拍高高聳立的塔形石砌濕婆神廟。

象頭神
濕婆神廟位於正中,有東、南、西、北四個石室。其中主室供奉一座 3 米高的濕婆像,其它三個石室分別供奉濕婆的妻子難近母、他的化身投山仙人和兒子象頭神。

這座石像是象頭神。
印度教中的智慧之神,主神濕婆與難近母的兒子,戰爭之神室建陀的兄弟。由於象頭神負責統領眾伽那(gaṇa,一群侍奉濕婆的、喜歡搞怪的小神)。
他的外形為斷去一邊象牙的象頭人身並長著四隻手臂。在各種雕繪中,他盤坐著或是翹起其中一邊的膝蓋。

投山仙人
投山仙人是印度神話中最有威力的仙人之一。在印度天文學與占星術中,他代表南極老人星。

神濕婆廟,塔身高達 47 米。廟內四壁上均有精美的浮雕,講述的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故事。

羅摩衍那 - 3
《羅摩衍那》史詩以羅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表現了印度古代宮廷和列國之間的鬥爭;因其間插入了不少神話傳說和小故事及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等花費了過多筆墨,故而篇幅宏大。

迦樓羅  Garuḍa
漢譯大鵬金翅鳥或金翅鳥,印度神話中的一種巨鳥,是主神毗濕奴的坐騎。

羅摩衍那 - 4
羅摩衍那的情節大意如下: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有 3 個王后,生有 4 個兒子,長子羅摩。羅摩通過比武獲勝,娶了彌提羅國公主悉多。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但他的第二個王后受侍女慫恿,竟提出流放羅摩 14 年和立她的親生兒子婆羅多為太子的過份要求。

羅摩衍那 - 5
由於十車王有諾言在先,必須應允王后的要求。羅摩為使父王不失信義,甘願流放。悉多為了夫妻之情,十車王的小王后親生子羅什曼那為了兄弟之誼,都甘願隨同流放。他們 3 人離開都城不久,十車王即抑鬱而死。當時,婆羅多不了解內情,被召回舉行父葬和繼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後親去森林尋找羅摩,讓他繼位。但羅摩堅辭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滿再回去。婆羅多只得帶回羅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為攝政。

三座主要神廟(Trisakti)分別供奉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毀滅之神)、毗濕奴(秩序之神)和梵天(創造之神)。

羅摩衍那 - 6
羅摩 3 人在森林中歷盡艱險。楞伽島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悉多,羅摩與猴國結盟,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終於戰勝魔王,救回悉多。但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夫妻團圓,流放亦期滿。羅摩回國登基為王,阿逾陀城出現太平盛世。

羅摩衍那 - 7
但波折又起,羅摩聽到民間又傳悉多不算貞女,為不違民意,忍痛把懷孕在身的悉多遺棄在恒河岸邊。悉多得到蟻垤仙人的救護,住在淨修林裡,生下一對孿生子。後羅摩舉行馬祭,蟻垤安排孿生子與羅摩相會,並向羅摩辯明悉多的貞節,但羅摩仍認為無法取信於民。悉多無奈,向大地母親呼救,說如果自己貞潔無瑕,請大地收容她。頓時大地裂開。悉多縱身投入大地懷抱。最後羅摩兄弟都升入天國,化為毘濕奴神。

作者離開前再回頭拍拍普南巴蘭。

Bye ~ Bye ~ Prambana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迪高 的頭像
    迪高

    Tego's Cyber

    迪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