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惹 - Borobudur 婆羅浮屠
圖文完整版連結: ※要用電腦才可瀏覽
http://www.mafengwo.cn/i/7136834.html
===== ===== 文字版 ===== =====
日惹機場的資訊詢問處。
有什麼問題,往這邊問就對了。
作者向櫃台問哪邊可以搭市區巴士。
火車、機場巴士、市區巴士就跟著招牌指示走。
走過地下通道就會到達市區巴士站了。
這個看起來像貨櫃屋是日惹的市區公車站。
日惹的市區巴士收費方式為收費一次 3500 元,然後去哪邊任你搭直到你下車為止。
公車站內部。
Bus Rapid Transit (BRT)
日惹市區巴士路線圖,買一張車票 3500 元(台幣︰9 元),到哪邊任你搭,可無限次轉車搭乘直到下車。與搭捷運地鐵的轉乘概念是一樣的。下車再上車要重新購車票。
營運時間為 05:30~21:30
作者從機場搭車到 Terminal Jombor 時間已是 18:40
原本規劃晚上到 Borodudur,在那邊住宿。
但是現在時間已經沒有公車可以到 Borodudur,我就在 Jombor 附近隨便找間旅館休息,明天再出發。
其它交通方式︰
Jombor 車站附近晚上(與白天)還有私人的小型休旅車可搭乘到 Borodudur,費用 200000 元。
房間雖然小間,該有的都有,算乾淨舒適。
Rp︰268000 元
台幣︰680 元
在附近麥當勞吃晚餐,這個碗裡面一片番茄,一片黃瓜,少許高麗菜,一片雞塊,一杯紅茶,飯少許,約台幣 60 元,不好吃。
回教國家的印尼麥當勞沒有豬肉的選項。
06:00 Terminal Jombor
搭乘早上的公車到 Borobudur。
Rp︰25000 元(單趟)
台幣︰64 元
沒有冷氣沒關係,不要半路拋錨就好!
07:00
Borobudur 的車站。剛駛進來時,看起來破破爛爛的,我以為這是一個被荒廢的車站,原來這個車站還一直持續被使用著。
下車的地點用走路到 Borobudur 大約 13 分鐘,走路過去就可以了。
這邊走過去到達 Borobudur。
開放參觀時間為 06:00~17:00
看日出的入場時間為 04:30
看日出包含運氣成份,在印尼的雨季時期遇下雨的機率較高,作者旅途遇到的幾位大陸人都遇到雨天沒能看到日出。
買了 Borobudur 與 Prambanan 的聯合票券。
售票處還有免費提供喝到飽的咖啡。
Rp︰416000 元
台幣︰1057 元
售票口走到婆羅浮圖約 10 分鐘。
婆羅浮屠是一座位於印度尼西亞中爪哇省的一座大乘佛教佛塔遺跡,距離日惹市西北 40 公里。2012 年 6 月底,被金氏世界紀錄大全確認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佛寺。
沒有文字記錄誰是婆羅浮屠的建造者,也不知道為何而建。通過比較佛塔隱式地基的浮雕和王室族譜的銘文,人們估計佛塔建造於公元八和九世紀。婆羅浮屠可能於公元 800 年建成。公元 760 年 - 830 年是中爪哇夏連特拉王國的鼎盛時期,而夏連特拉王國受到三佛齊帝國的影響。建造過程估計歷時 75 年,於公元 835 年竣工,正值三佛齊大君 Samaratunga 當政。
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同時代表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靈深處。
塔基是一個正方形,邊長大約 118 米。這座塔共九層,下面的六層是正方形,上面三層是圓形。頂層的中心是一座圓形佛塔。
婆羅浮屠的俯視照片。
曼荼羅(梵文的原義為圓形),又譯為曼陀羅,意譯「壇」、「壇場」、「壇城」、「輪圓具足」、「聚集」等。
原是印度教中,為修行所需要而建立的一個小土台,後來也用繪圖方式製作。這個傳統被密宗吸收,形成許多不同形式的曼荼羅。
曼荼羅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依照曼荼羅的各種含意,它就是各個宗教,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顯現其宗教所見之宇宙的真實,所做的「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布置」,用以表達宇宙真實「萬象森列,融通內攝的禪圓」。曼荼羅梵文字的意思是「本質」加上「有」或「遏制」,也意為「圓圈周長」或「完成」。
婆羅浮屠的台階和走廊引導信徒們拾級而上,直至頂層。婆羅浮屠的每一層都代表著修煉的一個境界。信徒們的朝拜路線裝飾著象徵佛教大千世界的各種圖案。
修復
荷蘭東印度政府於 1907 - 1911 年遵照「原物歸位」的原則修復婆羅浮屠。
從此之後,人們陸陸續續小規模修復佛塔。
1960 年代後期,印度尼西亞政府呼籲國際社會支持佛塔的大修。
1973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印度尼西亞政府通過一項主要修復計劃,並於 1975 - 1982 年執行了一次徹底的修復工程。這項龐大的工程僱傭了大約 600 人,總共花費 6,902,243 美元。竣工之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婆羅浮屠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截面圖:塔基、塔身和塔頂構成 4:6:9 的比例。
婆羅浮屠每一邊的中間都有入口,總共有32隻石獅子看守著四個入口,每個入口都有台階通向塔頂。
登上塔頂望下方徒步走過來的入口步道。
遠方雲層後面的那座山是默拉皮火山。
婆羅浮屠曾經在若干世紀中沉睡於層層的火山灰之下和茂密的叢林之中。佛塔的遺棄依然是一個謎團。人們不知從何時起佛教徒不再到這裡朝拜。
1835 年 Kedu 地區的荷蘭行政長官 Hartmann 探勘並發掘了整座佛塔。讓這婆羅浮屠重見天日。
每座舍利塔有著許多孔,裡面端坐著佛陀的雕像。
塔身的佛像供奉於壁龕中,在欄杆的外側圍成一圈。隨著面積逐層縮小,佛像的數目也逐層遞減。
塔身的第一層(最底層)有 104 個壁龕,第二層有 104 個,第三層 88 個,第四層 72 個,第五層 64 個,總共 432 尊佛像。
頂層的中心是一座圓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鐘形舍利塔團團包圍。
佛塔的建築材料是取自附近河流的約 5 萬 5 千立方米石料。這些石料被切成合適的大小,由人工運至建築地點。
婆羅浮屠有大約 2670 塊浮雕,其中 1460 塊敘事浮雕、1112 塊裝飾浮雕,覆蓋了建築的立面和迴廊。浮雕的總面積達 2500 平方米,分布於隱藏的塔基和塔身。
敘事浮雕被分為 11 組,環繞整座建築,總長 3 公里。第一組浮雕在隱藏的塔基中,其餘 10 組從婆羅浮屠東門開始分布於塔身的下面四層。
為防積水,每個角上都有裝飾著滴水嘴獸的排水孔,整座佛塔共有 100 個這樣的排水孔。
牆上的敘事浮雕順時針分布,而迴廊上的反方向分布。這種分布方式符合佛教徒朝拜聖跡時的右旋禮:信徒順時針繞行,而聖跡常在右側
起初看來這些佛像大同小異,然而它們的手勢(印相)有微妙的差別。塔身的佛像共有五組印相,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代表著五個方位:東(右手結鎮地印,左手結根本定印)、西(雙手結根本定印)、南(右手結施願印,左手結根本定印)、北(右手結施無畏印,左手結根本定印)、中(雙手於胸前結講經印)。
左邊石塊是舊的古蹟、右邊白白的石塊是後代修補上的現代石材。
1975 - 1982 年執行的修復工程。分解並重新組裝塔身的 5 層方台,以及通過埋設管道改進排水系統。修復工程還加設了防滲透層和過濾層。
早期佛塔的一些浮雕和裝飾物不時被竊賊和順手牽羊的遊客偷走或破壞。
越下層的浮雕,面積片幅也越大。
每個浮雕畫都有它呈現的故事與意義。
佛塔的三個部分代表著通往佛教大千世界的三個修煉境界,即:欲界、色界和無色界。
Borobudur 的磚塊,整修後的多的磚塊置於此處。
塔基代表欲界,五層的塔身代表色界,而三層圓形的塔頂和主圓塔代表無色界。色界的細緻裝飾的方形在無色界演化為毫無裝飾的圓形,象徵著人們從拘泥於色和相的色界過渡到無色界。
工作人員用高壓噴水槍進行清洗維護。
看到這個整齊工整的切面,不由得佩服千年之前的建築技術。
Borobudur 的部份石塊,當年整修時找不到原處放置回去,或過度破損無法再放回原處的都堆置在這邊。
這是靠近出口處的博物館裡面的雞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