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3 梵蒂岡-聖伯多大殿(聖彼得教堂)-梵蒂岡博物館

 

本文章時效性發生在︰2017/5

圖文完整版連結: ※要用電腦才可瀏覽

http://www.mafengwo.cn/i/7788832.html

http://bbs.qyer.com/thread-2848617-1.html

 

==============================================================
Roma Pass
作者到地鐵站的商店購買Roma Pass卡一張。
Roma Pass是一種交通結合觀光的卡片,Roma Pass有兩種版本。
作者購買的版本是48H金額28歐元,這張卡片在48小時內可以任意搭乘羅馬的地鐵、巴士與參觀一個收票景點。
Roms Pass另一個版本為72H金額36歐元,這張卡片在72小時內可以任意搭乘羅馬的地鐵、巴士與參觀兩個收票景點。
其它細節請自行上網作功課查詢。
Google╱百度︰Roma Pass 介紹

Roma Pass過地鐵站刷卡處就開卡啟用了。
作者搭地鐵出Ottaviano站,使用手機中的GoogleMap尋路約15分鐘到達梵蒂岡的外牆。

一直走遇到這座羅馬式拱門過去即是聖彼得廣場。

聖彼得大教堂 Saint Peter's Basilica
聖彼得廣場 St. Peter's Square
廣場位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前,長340公尺,寬240公尺。整個廣場有巴洛克式柱廊圍繞。
廣場的中心是一座古代埃及方尖碑,於1586年在現址建造的。
廣場的橢圓形中心與梯形入口形成鮮明對比,建築物的造形象徵著“被母親雙手擁抱的教堂”。
參觀聖彼得大教堂入口位置在面向教堂右側過安全檢查,不需要門票。

作者通過安檢之後,來到教堂的大門口拍張照。
在參觀教堂內部之前,作者要先上去教堂的圓頂參觀,稱之為“登頂”。
這是教堂外部右側。

馬賽克磁磚鑲嵌畫呈現的是聖經的故事。
這則故事是耶穌將“天國的鑰匙”給了聖徒彼得。鑰匙代表了饒恕和分享神的話語的權力,並賦予他們讓別人進入天堂的權力。
因此後世的人也認為彼得是耶穌最重視的門徒。

這幅畫呈現的故事是耶穌在與使徒們吃最後晚餐之時,祂知道神所定的日子到了,就站起來,把水倒在盆里,洗門徒的腳,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帕擦乾。

聖彼得教堂的登頂需要付費的,票價分兩種︰步行551階梯︰6歐元;電梯+步行320階梯︰8歐元。
全程走路爬上去約20分鐘。

若是選擇電梯+步行320階梯,電梯只有載客到達這邊,接下來只能步行爬階梯到穹頂。

聖彼得教堂內部穹頂。
穹頂內部下緣結接16片窗戶,窗戶下方連接馬賽克瓷磚畫。

內部參觀完畢,再往上爬去圓頂的置高點。

教堂的左側分別為西斯汀禮拜堂與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
梵蒂岡是位於羅馬市內的一個國家。面積約44公頃,人口低於1000人,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自1929年起以《拉特蘭條約》確定為主權國家,接受聖座的直接統治,實施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圣彼得大教堂
1929年2月11日,義大利首相墨索里尼掌握義大利政權後與教宗庇護十一世簽訂了《拉特蘭條約》,義大利承認聖座為主權國家,其主權屬教宗,其領土位於梵蒂岡城,稱為梵蒂岡城國,為中立國,其國土神聖不可侵犯。此條約正式解決了“聖座”與義大利政府間多年的糾紛。

聖座 Holy See
聖座是國際場合暨外交場合中主權實體的名稱,也是教宗及顧問們在向下屬的全球各地的羅馬公教會發出指令時所使用的正式名稱。作為全球羅馬公教會的「中央」,聖座享有主權國家一樣的地位,可以以主權國家的身份簽訂國際性條約或加入國際組織。
梵蒂岡城牆為國界標誌,環繞四周的城牆長度為3420公尺。城北為博物館和網球場,城東為老公園,東南有神學學院和火車站,南部為為聖伯多祿教堂及附屬廣場。

公元1546年,71歲的米開朗基羅被指任為興建聖伯祿大教堂的總指揮。
設計的重點是這個大圓頂。。直徑42米,高度136公尺,工程耗時22個月,動用800個工人日夜趕工。

種族歧視 - 2
教堂屋頂有飲食部,作者進去點了一杯咖啡原本想要喝喝咖啡感受一下閒情。
輪到作者領咖啡時,沒水準的服務生跳過作者,咖啡先給了排在後面的白人,然後才給作者。
作者在櫃台前方邊喝咖啡邊瞪了那個沒水準的服務生。
卡布奇諾咖啡︰1.3元

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的惡習在聖彼得大教堂隨處可見~
有本事的話去歷史課本留名,一堆墓碑在牆上跟亂葬崗沒兩樣,難看死了。

聖母憐子
1496年米開朗基羅應法國紅衣主教之邀創作的雕塑作品,它也是米開朗基羅的成名作。故事題材來自聖經,描繪了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釘死的基督悲痛萬分的情形。基督躺在聖母雙膝間,肋骨上一道傷痕,頭向後垂,右臂搭在聖母右膝上,聖母的面容顯得很年輕,穿著長袍和斗篷,左手向後伸開,右手托著基督。
構圖上採用了金字塔型,長袍既襯託了輪廓,又能夠調和構圖美與實際比例的衝突。雕像表面進行了細緻打磨,平滑光亮。聖母胸前衣帶上有米開朗基羅的署名,這是他唯一的一件署名作品。

1972年時,有位瘋狂澳洲男子衝到雕像前大喊「我是耶穌基督!」同時以手中的鑿子和鐵槌,猛力敲打作品,造成聖母左臂斷裂,以及眼鼻部位的嚴重損傷。
事後,緊急封閉現場仔細搜尋,找回了50餘塊大理石碎塊。其造成的損傷之大,修復團隊花了三年時間才大功告成。
為了避免再度遭人破壞,作品現已被放置在一大片防彈玻璃後面,受到完善保護。

在天主教裡,聖彼得被視為第一任教皇。教皇到現代演變的名稱為教宗。
聖彼得死後,公元64年他的遺體被葬在梵蒂岡的墓地裡。
他死後約250年,羅馬帝國公開承認基督教的地位,在基督教地位得到提升的同時,當時的羅馬帝國統治者,康士坦丁大帝下令在聖彼得的墓穴上興建紀念聖彼得的教堂。

公元400年教堂建成,經過漫長歲月洗禮,到16世紀統治者下令拆除老化的教堂,
重建一座具文化附新氣息宏偉壯麗的新教堂。

創世記裡面這麼寫的~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這裡面是信徒向上帝告解的地方。
梵蒂岡的告解還有中文版本的呦。

歐洲版的香油錢箱。

16世紀重建的新教堂以墓穴為中心,設有教宗專用用來主持彌薩的教皇祭壇。
利用在萬神殿用過的青銅,建造四支原柱支撐,高29米的祭壇,為教堂製造莊嚴的氣氛。
據說聖彼得的骨骸在這祭壇的下方。

聖彼得的寶座 The Chair of Saint Peter
875年羅馬皇帝查爾斯送給教宗約翰八世一張精美的椅子。這張椅子的名稱以首任教宗彼得,命名為“聖彼得的座椅”。
經年累月下來這張木製椅磨損並加上蟲蛀腐朽,已經破損不堪。
後世的人在1647年將這個椅子封裝於鍍金銅製殼裡面,將椅子設置於聖壇中央,下方共有四位博士支撐起座椅。
這張椅子並象徵彼得和他的繼承人保持善良的信仰和團結的特殊使命意義。

全球各個天主教主教的任命儀式都會在這寶座下面進行。

亞歷山大七世墓碑
隱伏在布匹中的死神,把沙漏遞給亞歷山大,代表著沒有任何預告下死亡會突然降臨。
*亞歷山大七世是過去的某任教皇。

十六世紀期間,羅馬天主教教皇實施一項頗具爭議性的措施 - 贖罪券
擁有贖罪券的人,他所犯的最行就可以得到赦免,只要有錢就可以購買贖罪券。

500年前1517年的10月31日,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論綱》釘在諸聖教堂的門上。
馬丁路德這位神學家聲稱,基督徒不能透過購買贖罪券的方式進入天堂,進入天堂唯一的途徑是上帝的慈悲。
他提出的批評導致了羅馬天主教的分裂與新教的誕生。整個歐洲颳起一陣宗教改革旋鋒。

但是羅馬天主教教皇,沒有理會反對的聲音,繼續販賣他所頒發的贖罪券,用賺到的錢在羅馬興建這座宏偉的大教堂。

羅馬天主教教皇一邊販售贖罪券,一邊在告解室說︰上帝,我有罪。

自十六世紀起,大教堂經過18位教皇幕後策劃,以及當時一些文藝復興的藝術家注入大量藝術元素,大教堂變成為美麗的教堂。

結合宗教與藝術,教堂裡面有400個雕像,每個雕像都是藝術精品。
也是文藝復興和巴洛克藝術演出最高身價的舞台。

作者世界各地去過的教堂超過30多間,這座教堂算是排行榜的第一名。

0:20廣場上要進教堂的排隊隊伍長度目測約400公尺,參觀這座舉世聞名的教堂觀光客真的很多。

===== 梵蒂岡博物館 =====

10:33作者繞著外牆走一大圈,步行到梵蒂岡博物館的入口處。作者出發前在台灣上網預約11:00入場,不需再排長長的隊伍等候入場。
預約方法請自行上網作功課查詢。
Google╱百度︰梵蒂岡博物館 預約

梵蒂岡博物館的出口處緊鄰隔壁而已。

這幾年恐怖攻擊頻頻發生,羅馬重要的觀光景點都有派遣軍隊駐守保衛安全。

梵蒂岡博物館入口處外面的攤販。
先填飽肚子再逛吧。
方型披薩4歐元,味道還不錯!

從入口處進入後,需到櫃台拿預約券更換門票。
梵蒂岡博物館預約費用4歐元+門票16歐元=20歐元。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歷代教皇從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好像互相競逐般~爭相收集藝術品,使梵蒂岡變成一個藝術寶藏地。

天花板上面的畫。

16世紀時,教皇儒略二世創建了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購買的一座大理石雕像。這座名為拉奧孔與兒子們的雕像於1506年1月14日在聖母大殿附近的一個葡萄園裡被發掘出來。

教皇儒略二世派朱利亞諾‧達‧桑迦洛和米開朗基羅去查看這個雕像。在他們的推薦下,教皇決定從葡萄園主那裡買下了雕像。並在梵蒂岡向公眾進行了展示。

掛毯陳列區 Gallery of Tapestries
掛毯是一種紡織藝術,使用垂直紡織機編織而成。在編織過程工匠們在各自的小圖案區域中來回交織各色的緯紗。
大多數編織者經線使用天然的材料,例如亞麻或棉花。緯紗通常使用的是羊毛或棉花,但材料可以包括絲綢,金,銀或其他替代品。
*與布邊平行的叫做經向經紗。
*與布邊垂直的叫做緯向緯紗。

掛毯不但有裝飾的功能。在冬季,掛毯掛在城堡的牆壁也有保溫的效果。

地圖廊 The Gallery of Maps
梵蒂岡博物館美景宮庭院西側的一處走廊,側牆上掛有義大利各地的巨幅地圖壁畫,描繪了十六世紀時義大利各地區的地形地貌。這些地圖是由當時義大利的地理學家Ignazio Danti設計的。

拱形天花板上的畫作與裝飾品是Cesare Nebbia和Girolamo Muziano等一群風格派藝術家的作品。

拱頂的畫作中,有24幅描繪了《舊約》中的獻祭人物,51幅描繪了《新約》中聖徒的神跡,剩下還有超過一百幅擬人畫(將抽象概念如勇氣、憐憫具象化為人物的畫作),填滿了整個拱頂。

這座畫廊於1580年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委託由修士和地理學家Ignazio Danti繪製。花了三年(1580年至1583年)完成了共40幅畫,畫廊長120米。

每幅壁畫寬三米,高四米,描繪了當時義大利半島各個領以及地中海上各主要島嶼和港口的地圖。壁畫色彩豐富,構圖明快,使用鮮艷的藍色、綠色描繪海洋、土地的特徵。

西斯汀教堂
*教堂內部禁止拍照。
教堂1477年開始興建,最初的用途為教宗專用的禱告場所。
到了16世紀初,教宗邀請米開朗基羅在教堂的屋頂作畫。
1508年33歲的米開朗基羅,站在離地面18公尺的高台上,完成這幅創世紀的屋頂畫。
故事取材於舊約聖經,由神創造天地、大洪水、挪亞方舟拯救人類……這些膾炙人口的聖經故事。
天花板大小為三個網球場大,用4年的時間共繪343個不同型態的人物,由於消耗精力過大,37歲完成後,米開朗基羅的外貌已經像似老人。
之後年過60的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教堂祭壇旁邊,花5年的時間製作14.4x13.3米的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

博物館大約有7萬件作品,展出其中2萬件,目前有640名人員在40個不同的行政、學術和修復部門工作。

500多年前教皇利用人們對信仰的恐懼,教皇販賣瀆罪券吸金,也開始大量購買藝術品。才有今天這麼多的展示物在梵蒂岡博物館。

這地方改名成梵蒂岡“宮殿”也許比較名副其實。

1931年完工的Pinacoteca展館由Pius IX委託專門收藏了一系列屬於各教皇的畫作。許多的畫作於1797年被拿破崙帶到巴黎,但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議會後,加上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的介入又回到了意大利。這些作品涵蓋了從中世紀到1800年的時期,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在十八間房間裡。

Madonna of Foligno
掛毯旁邊是拉斐爾的畫作Madonna of Foligno。
聖母坐在雲端,擁抱耶穌,同時被天使包圍。

中間是拉斐爾生前最後一幅畫 - 耶穌顯聖容
耶穌顯聖容是聖經新約記載關於耶穌在大博爾山改變容貌並且發光的事。

球體內的球體 Sphere Within Sphere

西斯汀教堂創世紀屋頂畫的展示圖。
其它細節請自行上網作功課查詢。
Google╱百度︰西斯汀教堂

布拉西奧‧諾沃館 Braccio Nuovo
此館由Pius VII 創立,收藏半身雕像和全身雕像,該博物館由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安東尼奧‧卡諾瓦於1807年組織。大約有一千件雕塑,大多為皇帝和神像的肖像。

The Nile
河神巨大化身躺在尼羅河,靠在獅身人面像上。他的腳下是一條鱷魚,手裡拿著小麥,象徵著尼羅河河谷肥沃的土地。據傳說認為,十六個嬰兒是指尼羅河必須上升十六吋的水位高度來灌溉滋潤土地。

教宗庇護七世 Pius VII
1800年—1823年在位,在位23年。
庇護七世最為著名的是被迫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加冕,登基大典時皇冠被拿破崙奪走,並且自行為自己及皇后加冕,庇護七世視之為奇恥大辱。
1809年拿破崙進攻維也納,併吞教皇國屬下各邦,庇護七世大發雷霆,宣布將拿破崙再次革除教門。拿破崙便於1809年7月6日逮捕了梵蒂岡中的庇護七世並將其押解回薩沃納囚禁,庇護七世在拿破崙1814年退位後才被釋放。

雅典娜
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和戰爭女神,奧林帕斯十二神之一。雅典娜主宰雷電和烏雲,是主司戰爭、手工藝、藝術、智慧以及公正的女神,同時也是農業、園藝、雕刻家、建築家、城市和英雄的保護神。
此雕像右手所持的戰戟已斷。

進入庇護-克里門特館。

羅馬皇帝暴君尼祿的浴缸。
地面的馬賽克拼磚鋪置的是羅馬神話故事的人物。

這是仿製萬神殿的屋頂。
馬賽克拼磚畫,一樣是羅馬神話故事的人物。

埃及博物館 Egyptian Museum
此館包含原創作品、複製品和可追溯到第一至第三世紀的雕塑。收藏品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和歷史遺物。

木乃伊
古埃及人認為人死後可以復活,而復活的靈魂需要原先的身體,因此必須保存屍體以供死者來生所需。
製作木乃伊需要先將屍體挖去內臟,在腹腔填以乳香、桂皮等香料,縫合後以乾燥泡鹼覆蓋屍體,經35天取出,再裹上麻布,填以香料,塗上樹脂,就做成了木乃伊。

埃及人寵貓、敬貓如神,並視貓為神聖的精靈。在埃及人的心目中,貓是女神在人間的象徵,是幸運的吉祥物,是受人崇敬的國獸。

Room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拉斐爾房間 The Raphael Rooms
拉斐爾房間是梵蒂岡博物館內的4間客房。它們以拉斐爾及其工作室創作的壁畫著稱。連同西斯汀教堂內米開朗基羅的天頂畫,構成標誌羅馬文藝復興的盛大的系列壁畫。
這些房間最初是作為教皇儒略二世的住所。他委託年輕的拉斐爾完全重新裝修內部。

遊客進入這些房間,從東向西,會經過
康斯坦丁大廳(Sala di Costantino)
伊利奧多羅廳(Stanza di Eliodoro)
簽字廳(Stanza della Segnatura)
博爾戈火災廳(Stanza dell'Incendio del Borgo)。

教宗儒略1513年去世時,已完成兩個房間的壁畫,下任教宗良十世繼續此工程的進行。拉斐爾在1520年去世後,他的助手吉昂弗朗斯科‧班尼、朱利奧‧羅馬諾和若弗琳諾‧迪‧庫里完成康斯坦丁大廳的壁畫。

聖禮的爭辯 Disputation of the Holy Sacrament
畫面主要分為兩個層次:天上和人間。在天上,上帝位於最頂端,兩側有諸天使。耶穌位於上帝下方,兩邊分別是聖母和施洗約翰,後面坐著諸使徒和聖人。耶穌下方有一個圓,園中有一隻鴿子,象徵著聖靈。在人間,有正在爭論彌撒聖禮的聖徒們。

查理大帝加冕 The Coronation of Charlemagne
查理大帝在800年聖誕節加冕成為神聖羅馬皇帝的情景。

梵蒂岡博物館的出口螺旋梯。

向上望螺旋梯。
梵蒂岡博物館,Bye!

聖天使城堡 Castel Sant'Angelo
聖天使城堡是由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於123年至139年期間興建,準備當作自己及其家人之陵墓。哈德良在公元138年於拜亞去世後,骨灰被放置在此,連同他的妻子和他的第一個養子的骨灰也放置於此。
139年,安敦寧‧畢尤皇帝將其建造完成,整個陵墓由一個由大理石鑲嵌的正方形基座,和一個裝飾中楣以及角壁柱組成。在此之後,其他皇帝的遺體也被放在這裡。

聖天使城堡入口前有12尊天使雕像的橋樑。

大部份的陵墓內容物和裝飾物自從西元401年成為軍事要塞後都已經消失,公元271年到275年,羅馬皇帝奧勒良和普羅布斯修建奧勒良城牆也破壞陵墓結構。410年,亞拉里克率領西哥特人攻陷了羅馬並大舉劫掠(羅馬之劫),羅馬皇帝的骨灰遭到西哥特人丟棄。

公元590年羅馬發生了嚴重的瘟疫,教皇格里高利一世為了消除瘟疫,組織了一次莊嚴的懺悔遊行,當遊行隊伍抵達附近的哈德良陵墓時,教皇看見了插劍入鞘的天使長彌額爾,這次所見被認為是神跡,預示著瘟疫的結束,從那以後,羅馬人就稱此地為聖天使城堡。11世紀的對立教宗鐸理將這座陵墓當作監獄使用。

作者沿著台伯河岸前行。走累了,坐在台伯河岸歇息。

萬神殿 Pantheon
萬神殿是古羅馬時期的宗教建築,後改建成一座教堂,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建築成就之一。公元609年拜占廷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 Maria ad 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

入口屋頂。

萬神廟的結構簡潔明瞭,主體呈圓形,頂部覆蓋著一個直徑達43.3米的穹頂。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頂部有一個直徑8.9米的圓形大洞,用於採光。這個洞也是萬神廟唯一的採光點,這樣以來光線從頂部泄下,並會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光線的角度,給予人一種神聖莊嚴的感覺。

萬神廟整幢建築都用混凝土澆灌而成,但是以當時的技術能用混凝土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一個奇蹟。
如果用今天的混凝土技術,難以澆灌出這麼大的一個穹頂,因為混凝土的張力將無法使它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

人們後來得知,古羅馬人當時使用的混凝土是來自那波利附近的天然火山灰,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然後在建造穹頂時,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然後逐漸選用比較輕的骨料向上,到頂部時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另外,穹頂的厚度也逐漸削薄,從穹頂根部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僅1.5米。

萬神廟是古羅馬建築藝術的結晶,對西方的建築史發展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無數的建築師們就曾到此取經。這種圓廳加柱廊的設計,被應用在許許多多市政廳、大學、圖書館和其他各種公共建築物上。

種族歧視 - 3
作者逛街時突然想到~學學電影羅馬假期奧黛莉赫本吃個冰淇淋吧!拿個10元買冰被找回一堆零錢。
我下一個客人零錢就找的很正常。
作者站在門口邊吃冰淇淋消消鬼喇趴火,邊瞪不禮貌的店員。
冰淇淋︰3元

麥當勞的點餐系統
歐洲的麥當勞要先使用點餐系統點餐出券後,再去櫃檯結帳,才能取餐。

作者的下午茶點心。
漢堡+可樂=3元。

特雷維噴泉 Fontana di Trevi
羅馬最大的巴洛克風格噴泉,高25.9公尺,寬19.8公尺。特雷維噴泉也是羅馬市著名的景點,遊客通常會在此地許願。

特雷維噴泉的後側是波利宮,並是呈現神話故事科林斯柱式的大柱式牆面。海神宮的中央是駕馭飛馬戰車的海神,左右側則是豐裕與健康女神,海神的下方則是海之信使特里同,外觀並顯現出類似凱旋門的模樣。

傳說旅人如果投擲一枚錢幣在特雷維噴泉,他們以後將會再度返回到羅馬。根據電影《羅馬之戀》的劇情,據說如果人們投擲兩枚錢幣在特雷維噴泉的話,將會遇到新的愛情故事;如果投擲三枚錢幣的話,則至少會結婚或離婚。

西班牙廣場 Piazza di Spagna
西班牙廣場也曾經出現在電影《羅馬假期》的場景中。

羅馬假期奧黛莉赫本當年坐的位置。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迪高 的頭像
    迪高

    Tego's Cyber

    迪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